杰克逊霍尔年会,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一句 “9 月或降息”,打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平静。可首个交易日,黄金、原油、美股期货、比特币集体下跌,与以往降息预期下的市场狂欢截然不同,这种反常走势,让投资者开始重新审视全球资本的流向。
就在全球资产一片低迷时,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却逆势上涨,成为混乱市场中的一抹亮色。这一现象并非偶然,背后是国际资本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预判,以及对不同市场风险与机遇的重新评估。
起初,市场误以为鲍威尔的言论意味着降息周期开启,不少投资者提前布局美元资产。但经过周末的冷静分析,大家才发现,鲍威尔所指的或许只是 “9 月单次降息”,并非宽松周期的开端,这一认知转变,直接浇灭了资本对美元资产的热情。
更关键的是,市场开始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。若其决策被美国白宫左右,美元作为全球资本定价体系的根基将被动摇。一旦这一体系失效,大量风险资本和流动性资金必然会逃离美国,寻找更安全的投资场所。
从美元指数的表现就能看出资本的担忧。鲍威尔释放降息信号后,美元指数当日大跌 0.5%。要知道,美元指数的波动直接关系到国际资本持有美元资产的收益,若未来 1-2 年美元指数下跌超 10%,即便美股、美债有所上涨,只要涨幅低于 10%,投资者就会面临亏损。
面对这样的风险,全球资本自然会提前规划。在美联储正式降息、美元指数进一步下跌前,卖出美股和美债,将资金转移到更具潜力的市场,成为不少资本的选择,而欧洲和中国,正是他们重点考量的方向。
随着美元走弱,欧元和人民币都面临升值压力。对人民币而言,这种升值压力不仅源于美元的疲软,更源于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以及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提升。
中国央行近期的操作也印证了人民币的强势。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调强 160 点至 7.1161 元,刷新去年 11 月以来的新高,调强幅度更是创下今年 1 月以来的最大纪录。这一举措,既稳定了人民币汇率,也向市场传递了对人民币资产的信心。
再看美国国内,美债风险正持续发酵。过去 12 个月,美国国债利息支付金额高达 1.2 万亿美元,创下纪录。若利率维持不变,到 2026 年,年利息支出将攀升至 1.4 万亿美元,这对美国财政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。
要缓解利息压力,美国 5-6 年期政府债券的平均收益率需降至 3.1% 以下,可目前 5 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为 3.8%。这意味着美联储至少需要降息 75 个基点,才能 “救火”,减少赤字支出。但频繁降息又会进一步削弱美元信用,陷入两难境地。
特朗普政府虽在通过各种手段为美国财政续命,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美债风险的持续存在,让国际资本对美元资产的信任度不断下降,也为资金流出美国创造了条件。
除了美债,美股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。过去几年,在美联储加息期间,美国政府通过财政补贴,为大型科技公司输血,尤其是在 AI 领域,以此在中美竞争中占据优势。可如今,特朗普政府态度转变,不再无条件提供补贴,反而向英特尔、英伟达、AMD 等科技巨头索要股权。
这一行为被视为 “逆市场经济”,严重打击了华尔街投资者的信心。要知道,这些科技公司是美股的重要支柱,尤其是人工智能相关股票,目前已占标普 500 指数市值的 34%,创下历史新高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自 2022 年熊市低点以来,人工智能股票在标普 500 指数中的占比翻了一番多。这意味着美股对科技股的依赖度极高,一旦科技板块出现波动,整个美股市场都可能开启熊市模式,其杀伤力将难以估量。
对比之下,中国市场的优势逐渐凸显。高盛 8 月 22 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,对冲基金正以 7 周以来最快的速度买入中国股票,这一信号表明,专业投资机构已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布局。
从全球共同基金的配置情况来看,7 月对中国的主动配置比例上升至 6.6%,虽处于 10 年区间的 15% 分位,仍低配 320 个基点,但这恰恰说明中国市场的配置比例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,未来会有更多资金涌入。
摩根士丹利的数据也印证了外资流入中国股市的趋势。6 月,中国股市获得外资机构投资者 12 亿美元的净流入,7 月这一数字增至 27 亿美元,且势头还在持续,中国股市即将迎来更强劲的资金流入。
外资的持续流入,与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密不可分。尽管面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,但中国通过一系列稳增长政策,保障了经济的韧性,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,也让人民币资产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。
国内资金同样在积极布局 A 股市场。在内资和外资的共同推动下,A 股上证指数强势站上 3800 点。较高的回报率带来了明显的赚钱效应,而赚钱效应又会吸引更多风险资本和流动性资金进入,形成良性循环。
从行业来看,中国的新能源、高端制造、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展迅速,涌现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。这些行业不仅符合全球产业发展趋势,也具备较高的增长潜力,成为吸引外资的重要领域。
政策层面,中国持续推进金融市场开放,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降低外资准入门槛。无论是取消 QFII、RQFII 投资额度限制,还是完善互联互通机制,都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多便利。
相比之下,欧洲市场虽也是资本考虑的方向,但面临着能源危机、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风险,经济复苏乏力,不确定性较高,这使得中国市场在与欧洲的竞争中更具优势。
对于全球资本而言,投资的核心是规避风险、获取收益。美国市场风险加剧,欧洲市场不确定性高,而中国市场兼具安全性和成长性,自然成为全球资金的新避风港。
当然,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挑战。随着外资大量流入,人民币汇率可能会出现过度波动,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一定影响。同时,外资的短期进出也可能加剧 A 股市场的波动,需要加强监管和引导。
不过,中国央行拥有丰富的货币政策工具,能够通过逆周期调节等手段,稳定人民币汇率,防范金融风险。而且,中国正在推动长期资金入市,如养老金、保险资金等,这些资金的加入将增强市场的稳定性,减少短期波动的影响。
从长期来看,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,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,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资产配置中的比重将不断提升。美联储此次降息,或许只是全球资本流向中国的一个开端。
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外资的流入不仅带来了资金支持,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,有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同时,也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多机遇。
对普通投资者来说,市场的向好趋势带来了更多投资机会,但也需要保持理性,避免盲目跟风。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,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企业,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和市场成长的红利。
全球资本的迁徙,是对不同国家经济实力、市场环境、政策稳定性的综合考量。中国能够在此次美联储降息潮中吸引全球资金,既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体现,也是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信心的认可。
未来,随着中国持续深化改革、扩大开放,经济韧性不断增强,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。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变局中,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资本最值得信赖的投资目的地之一,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。
正在阅读:带你投资 » 美联储降息潮下的资本迁徙:为何中国成全球资金新避风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