存款理财基金日均月末冲量等信息咨询微信客服
 工行/中行/农行/建行/邮储/交行/光大/华夏
 中信/兴业/浦发/民生/平安/北京/江苏/广发

一线城市楼市重构信号与 “金九银十” 破局之道

       咨询客服

当 “金九银十” 的楼市传统旺季如期而至,深圳在 9 月 5 日深夜抛出的限购优化新政,并非简单的政策松绑,更像是一把精准的 “手术刀”。这份由深圳市住建局与人民银行深圳分行联合发布的通知,将限购政策细化至分区、分街道,打破了一线城市此前 “一刀切” 的调控惯性,为全国楼市精准调控树立了新样本。

对比北京、上海此前的政策调整,深圳此次优化的 “精度” 堪称标杆。中指研究院陈文静的评价一语中的:“力度更大、更为精确”。以往一线城市调控多停留在行政区层面,而深圳直接将宝安新安街道与宝安区其他区域区分对待,这种 “一街一策” 的细分模式,让政策能更精准地匹配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。

新政落地首日的市场反馈,呈现出鲜明的 “冷热分化”。乐有家罗湖区门店的咨询量、带看量显著上升,客户态度从观望转向积极,部分业主甚至出现反价;但成交数据尚未同步跟进,这种 “询盘热、成交冷” 的现象,恰恰反映出市场对新政仍处于消化期,信心重建需要时间积累。

若将深圳此次限购区域划分为 “梯度阵营”,三大板块的差异清晰可见。福田、南山与宝安新安街道构成 “一级限购区”,维持相对严格的购房门槛;罗湖、宝安(不含新安)等 6 个区域为 “二级松绑区”,户籍家庭不限套数、非户籍家庭门槛大幅降低;盐田、大鹏则成为 “完全放开区”,彻底取消购房资格审核,这种梯度划分精准契合了不同区域的市场热度。

户籍家庭在 “二级松绑区” 的 “不限套数” 政策,释放出关键信号。此前深圳成年单身户籍人士限购 1 套,如今与家庭视作同一单位、可购 2 套,同时部分区域取消套数限制,这不仅满足了改善型需求,更鼓励了户籍人口在非核心区域的置业,为外围区域楼市注入活力。

非户籍家庭的政策调整,暗藏对 “新深圳人” 的吸引力。在 “二级松绑区”,不满 1 年社保即可购房且限购 2 套,满 1 年社保则不限套数,这一变化大幅降低了外来人口的置业门槛。对于珠三角城市群中有意向落户深圳的群体而言,外围区域的低门槛购房政策,成为吸引他们扎根的重要筹码。

盐田、大鹏的 “完全放开”,看似大胆,实则贴合区域实际。这两个区域并非深圳楼市成交主力,库存压力相对较小,取消购房资格审核既能试探市场反应,也能避免核心区域过度松绑带来的风险,是典型的 “风险可控式” 改革。

企事业单位购房政策的放宽,走出了 “支持刚需” 的新路径。政策允许企业在全市购房解决员工住房需求,同时对 “一级限购区” 设置 “满 1 年、纳税 100 万、10 人以上” 的门槛,既避免了企业炒房,又为企业吸引、留住人才提供了住房保障,实现了 “稳楼市” 与 “稳就业” 的双向联动。

信贷政策的 “取消首二套利率区分”,是降低购房成本的关键一步。此前深圳二套房贷利率多维持在 5 年期以上 LPR-5BP,新政后有望降至 LPR-45BP,按 100 万贷款、30 年等额本息计算,总还款成本减少近 8 万,月供减少 220 元,这对改善型购房者的吸引力不言而喻。

房贷利率调整的 “差异化空间”,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。新政允许银行根据自律机制、经营状况与客户风险确定利率,这意味着优质客户可能获得更低利率,而风险较高的客户利率相对稳定,既避免了 “一刀切” 的弊端,也保障了银行信贷安全。

新政出台前的深圳楼市,正处于 “量价齐跌” 的调整期。8 月新建商品房成交 1352 套,环比下降 13.4%,成交面积环比下降 8.8%;一手住宅库存达 32293 套,按近 6 个月月均去化速度计算,去化周期长达 15.9 个月,市场信心亟待提振。

核心区高价盘、改善盘的 “成交量腰斩”,暴露了市场深层问题。李宇嘉指出,南山、福田等中心区 8 月交易量仅为 6 月的一半,这与二手房价跌幅扩大、市场预期疲软密切相关。改善型需求的观望,成为制约深圳楼市回暖的重要因素。

松绑区域恰是成交主力,政策针对性显著。2025 年 1-8 月,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中,非核心区域占比超 70%;二手房成交中,非核心区域占比约 52%。将政策重点放在这些区域,能最大程度发挥 “松绑” 效果,快速激活市场交易。

新政的两大核心作用,在于 “释放底部需求” 与 “吸引外部人群”。一方面,前期市场调整让部分人群认为房价已触底,政策松绑推动这部分需求入市;另一方面,外围区域的低门槛政策,有望吸引珠三角其他城市人群来深置业,扩大购房群体基数。

公积金政策的同步优化,形成 “组合拳” 效应。允许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与契税,扩大了公积金使用范围;多子女家庭租房提取取消 “未成年子女” 限制,职工可自愿提高缴存比例,这些举措从购房、租房两端发力,进一步降低了居民住房成本。

公积金支付首付的政策落地,是对前期规划的 “兑现”。今年 6 月深圳提振消费方案中已提及该举措,此次新政将其正式执行,体现了政策的连贯性与稳定性,避免了 “画饼充饥”,增强了市场对后续政策的信任度。

深圳新政的本质,是 “因城施策” 的深度实践。不同于以往的 “全面松绑” 或 “全面收紧”,此次政策根据区域差异、需求类型、市场热度精准调整,既避免了核心区过热,又缓解了外围区库存压力,为其他一线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调控模式。

“金九银十” 能否如期而至,关键看 “政策显效” 与 “推盘力度”。陈文静认为,随着新政逐步发挥作用,叠加房企加大推盘力度,市场活跃度有望提升,但成交回暖的速度仍取决于需求释放节奏与市场预期变化,短期内难以出现 “报复性上涨”。

深圳新政或将引发 “一线城市政策跟进潮”。作为一线城市中调控最为精准的案例,深圳的 “分区限购” 模式可能被北京、上海等城市借鉴。后续更多城市可能针对不同区域、不同需求出台差异化政策,全国楼市调控将进入 “精细化时代”。

长远来看,深圳新政的意义远超 “救市” 本身。它标志着一线城市楼市调控从 “抑制需求” 转向 “优化需求结构”,从 “行政干预” 转向 “市场引导”。在 “房住不炒” 的大前提下,这种精准调控既能避免市场大起大落,又能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,为楼市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基础。

正在阅读:带你投资 » 一线城市楼市重构信号与 “金九银十” 破局之道